高祖神牌这个事情,已经阻碍到燕军前进的步伐,如今燕王朱棣做出了这个决定,朱高煦与张玉自然是大喜不已。
“父王圣明”
“王爷英明”
俩人异口同声的道。
就在朱棣与朱高煦、张玉商议对策之时,另一边,在德州城内游说盛庸的郑和,却陷入了僵局。
对于郑和的一番言论,盛庸虽然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。
但是,他更加明白一件事。
“回去告诉燕王”盛庸淡淡的道:“本帅不管燕王处境如何,本帅只知道,本帅是天子钦点的北伐主帅,只要本帅在,本帅就会坚守本分,为国尽忠。”
“侯爷”郑和道:“天子优柔寡断,绝非圣明君主”
“放肆”没等郑和说完,盛庸啪的一声,重重的拍在桌案上吼道:“你一个小小藩镇宦官,也敢妄议天子”
“本帅若不顾及两军交战,不斩来使哼”盛庸怒气冲冲的指着郑和,呵斥道:“本帅定斩不饶。”
“侯爷”郑和虽有些心悸,但嘴上还是想要继续争取。
“滚”盛庸怒道:“回去告诉朱棣,想让本帅投降,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,只要有本帅在此,尔等休想踏进德州半步。”
盛庸想得很明白,无论朱棣起兵是什么理由,他反抗的却是当今天子,虽然燕军打了几次胜仗,但是若论综合实力,朝廷明显占据绝对优势。
这个时候,他自然会选择站在朝廷这一边。
况且古往今来,藩镇造反成功者,其实并不多,特别是在王朝初立不久的时候。
这个时候,要是选错边,将来怕是要遗憾终身。
郑和见此,有些无奈。
本想凭借三寸不烂之舌,陈说天子如何昏聩,燕王又是如何的英明,这场战争下来,最后胜者必然属于燕军,希望盛庸能够识时务为俊杰。
但是
他想多了,盛庸居然是一个油盐不进的家伙。
不得已,郑和也只能灰溜溜的离开德州,回燕军大营去复命。
郑和走后,盛庸却没有丝毫的放松,虽然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是非常的正确,他现在站在朝廷一面,也算是站在正义的一方。
但是他也很清楚,燕军来势汹汹。
眼前虽然用高祖神牌,挡在了燕军的攻势,但是他也不得不妨着朱棣孤注一掷,若是他突然不在意高祖神牌,然后炮轰德州城。
呼
“传令下去”盛庸高声道:“命令各城门守军,必须严防死守,决不能有半点松懈,谨防燕军突袭。”
“是”
几名将领应命,然后便去安排城防。
加强戒备,兵来将挡水来土掩,这是盛庸现在的策略,反正皇帝已经下旨,不用急于求战,对付燕军,可用耗字诀。
这个策略,盛庸比较认可。
因为论耗时间,燕军是耗不过朝廷的。
也是因为这个原因,盛庸更加相信,最终获胜的,会是朝廷。
只是,让他有些意外。
至从郑和离开后,原本他以为朱棣会因此恼怒,然后大举进攻德州,但是接下来一连好几天,燕军都是围而不攻,好像打算就这样困死德州守军一般。
燕军不攻城,自然是盛庸最想看到的事情,因为他入驻德州时,就做好了被燕军围城的准备,此时德州城内,准备了足够德州军民一年的口粮。
既然燕军愿意耗,那就陪着他们,看谁耗得过谁。
建文二年1400年,十月二十九日。
清晨。
“报”
盛庸刚用过早膳,一个小校就从外面急匆匆的跑了进来,这让盛庸不由一惊。
“燕军攻城了”盛庸问道。
“不是”小校摆手道:“将军,燕军撤了。”
“啥”盛庸闻言一愣。
燕军至郑和离开后,就一直围困着德州城,他们怎么会就这样就撤军了
盛庸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急匆匆的跑到城门口,却发现城外原本驻扎的燕军,一夜之间全部撤走了,除了留下的一些零碎物件,剩下的啥也不剩。
“燕军何时撤走的”盛庸问一旁的守城将领。
“回将军”一名中年将领,躬身道:“应该是昨晚深夜,今天天明时,末将发现城外已经空无一人。”
听到这个回答,盛庸其实是有些生气的。
近十万人突然消失,守城官兵居然天亮的时候,才发现敌人撤走了,这是失察。
不过此时盛庸也不关心这个,他更关心朱棣为何突然撤军。
“立即派探子出去”他看向那名中年将领,沉声道:“去看看燕军是回北平了,还是去了别处。”
“是”
中年将领应命离开后,盛庸又安排人通知济南的铁铉,因为他很清楚,燕军攻打德州,下一个想要攻打的,必然就会是济南。
若是燕军去攻济南,他就必须派兵去援救,要不然济南攻破,德州、定州等北方防线,就会处于燕军两面夹击当中。
如果真是这样,朝廷能够耗得起,可是德州、定州这些城池怕是就耗不起了。
两天后
燕军并未南下济南,而是驻进了德州以西的临清城。